光环背后他有着怎样的坎坷从艺路
13岁因变故让他一夜之间脱离稚气
求学道路上三次大起大落又绝处逢生
最近,家庭题材剧在荧屏上格外活跃,尤其是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《带着爸爸去留学》,以极具戏剧冲突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,真实反映出中国普通家庭陪伴孩子海外留学的伴读生活。该剧由孙红雷主演,这也是他阔别荧屏三年后的实力回归。这三年间,完成了从人夫到人父的身份转变。如今,每当孙红雷聊起女儿,他眼中都会流露出温情,这让人联想到从前他在荧屏上留下的“硬汉”形象。
从出道,孙红雷就经常出演“硬汉”角色。但是,当你翻开他的成长日记会发现,他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。
童年
一家七口挤在2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
哈尔滨是中国东北一座充满异国情调的都市。在城市的中心,有一条叫做中央大街的长街。1970年,孙红雷就在这里出生。因为在家中排行老三,所以家里人都亲切地叫他“三郎”。孙红雷的爸爸妈妈和两个哥哥、爷爷、叔叔一家七口蜗居在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。孙红雷的母亲是工厂的普通工人。父亲虽然是一名大学教师,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,知识分子的收入是不足以支持这样一个七口之家的。为了让日子继续,小学四年级时,孙红雷被告知家里要推迟两个小时吃晚饭,因为母亲下班后要去捡破烂来贴补家用。
孙红雷回忆说,那时候的他总是想给家里添点小麻烦,比如曾经有一次他离家出走了。“我小时候是排球队队长,因为家里要我考重点初中,就不同意我继续当队长,我就离家出走了。我记得我是哭着走的,当时的哈尔滨很冷,冻得不行了,我看到路边有辆大货车,就跑上去把司机叫醒,说我想在车里待会儿。结果那一晚上我都没睡着,因为他打呼噜声音太大了。第二天,我昏昏沉沉去上课,我爸爸就来了。他看我在学校,心里踏实了。爸爸是教哲学的老师,就开始给我做思想工作。后来我就被他忽悠了,没想到还真考上了重点初中。发录取通知书那天,我二哥买了一盆冰棍,全家分享。”
穷困